第三百四十八章 书城(3 / 4)

施礼,自愿去筑城做苦力。

郑玄请命之余还摇头晃脑的感叹了一句:“纵死城下,骨亦香也。”

刘襄觉得这帮人热血上头,智商减退,老子用得着你们挖土搬石头吗?想留名青史也不能这么干呀。

筑城的主官,得由自己任命。

“几位不可如此,接收书籍,妥善保管方为重中之重,筑城之事,吾自有安排。”

他转头看向袁涣说道:“曜卿,筑城之事由你全权负责,自各处修路队伍调集苦役十万,告诉那帮人,让他们用心卖力,表现好的,罪囚减刑,奴隶抬籍。北新城和新建的磁州窑专门负责物料,在将作监抽调营造匠人,务必尽快建成。”

“谨遵令谕!”

袁涣兴奋莫名,这是三皇五帝以来,第一座专门用作藏书、读书的城池,必然会名留青史,自己负责营造这座城池,那他的名号,必然千古流芳,还是自家人好啊,有好事能想着自己。

沮授很羡慕,但忍着没说话。

田丰不惯这个,用人唯亲可不行。

“主公,袁曜卿随和软糯,不适合这等大事,吾不怕得罪人,定能秉公执纪,不负众望。”

一听这话,袁涣不干了:“田元皓,吾平日包容与你,不代表性子软弱,再敢诋毁,吾与你见生死!”

名留青史的机会啊,亲爹也不能让。

袁涣平日里性子随和,不争不抢,跟谁都能相处,但危难之时,胆气豪勇,是有气节,不惧死的。

刘襄出言打断了他们的争执:“两位且住,若再争执,恐要出恶语,有损德行。曜卿曾在危难之时身赴敌国,非是柔弱之人,相处长了自会了解,若元皓不放心,在一旁监督便是,此为监察御史的职责。”

他知道这些人都想在营造书城这件事上留名,他也能理解,但还是那句话,怎么安排得听自己的,人事权很重要,他是不会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就动摇的。

自己名望高了,麾下的士人会越来越多,元从大将在军方,很多政事不能参与,所以,他要趁着建筑书城的机会,把袁涣在读书人中的地位刷高,让他来压制士人集团。

这是未雨绸缪。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城南的空宅当天就开始改建,等待书籍运到。

袁涣精神抖擞的调拨人员、物料、粮草、器械,投入了全部的心力,这不但关系着自己留名青史的机会,也是家族成为第一外戚的时机。

甄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