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坐拥宝藏 等待时机(3 / 4)

的时候那样,号称百万钱也不卖。现在,基本是一块一千多钱。军中采购一律三百钱一块,兑换新币之后是一百钱一块。

工坊大概每天能出产三千多块,最大的客户就是军队,每天平均要采购两千块,利润是五万平安通宝,将近十五万五铢钱。

剩下的一千多块会以三百平安通宝的价格卖给军属商队,利润是四十万平安通宝,五铢钱一百二十万以上。

每年肥皂所获的利润超过五亿五铢钱。

这还是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收益。

无法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时代,不能考虑普及大众的问题,那不现实,油料的产量就能卡住大规模生产的上限。

主要是需要用到油料的地方太多了,总不能都用来生产清洁用品吧?

所以,肥皂工坊的规模并不大,是刘襄的私产,利润的一成是宿卫的专属福利,工人也在宿卫的家人中挑选,而一旦选入,就终身不能退出。

因为宿卫没有退役只有战死,战死了也是记录在名册之内的,他们的家人仍旧是宿卫的军属,享受同等待遇。

至于受伤和年纪大了不能作战的,门房、侍从、肥皂工坊等等等等,有得是地方安排他们。

自起兵开始的两百“值日功曹”,到现在的一千宿卫,除了前期有一部分调出去领兵的,以及随自己冲阵战死的,剩下的大部分都留在了身边。

刘襄习惯了他们在身边,让他觉得安心,死了、伤了、老了,我养你们。

其实人数并不多,不到一千两百家,大部分的家人在肥皂工坊,其余的就住在周边。

他不准备再扩编宿卫了,五百骑士,五百甲士,一千人足够保护自己,他还有三万中军,这都是他的直属部队。

如果算上革甲的话,披甲率超过了七成,如果只算铁甲的话,披甲率也超过了三成,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支全员老兵的军队。

是他从无到有,一点一点组建起来,跟着他一战又一战打过来的军队。

全军三万两千人,其中骑兵八千七百人。

这是他控制地盘的底气。

而他的地盘已经可以算是幅员辽阔了吧?

大汉三州之地,鲜卑王廷所在之地,东鲜卑南部草原,高句丽全境,**半岛全境。

人口将近大汉的六分之一、耕地占比也差不多,矿产资源极其丰富,而且被探查出来的越来越多。

军都、昌平两县的金矿,渔阳县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