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应天时而定战法(3 / 4)

像他这种边鄙之地的小蚂蚱,人家懒得在这个时候理会他。

至于王芬去职,冀州便失去了能协调各方的官吏,已经彻底的分裂了,正好方便他一个一个的拿下。

而此时,百姓能找到的食物彻底耗尽,并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司隶,数州并反,黄巾复燃,声势浩大,百万叛军遍及黄河流域。ωωw.

这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黄巾起义了,之后就是军阀遍地,刀枪并举的王朝末世。

刘襄不是圣人,他救不了这么多人,索性抛开怜悯之心,趁机壮大自己。

“出兵,南下!”

留冀州军一万人巡视太行山东麓大道,驻守三郡地盘,中军三万人马打着黄巾军神上使的旗号,自邯郸南下,未及五十里便是魏郡粱期县。

大军临城,县令不战而降,留下一千步卒,刘襄毫不停留继续向南,过滏水、渡漳水,行进八十余里,直抵邺县。

邺县是魏郡郡治,也是冀州刺史府驻跸之所,位于漳水南岸,东西长四里,南北长三里,周长约有十五里,城墙高三丈,开有六座城门。M.

东、西十余里有平阳城和武威城协防。

此地传说为尧舜禹时代的大业之城,黄河下游的河内之基,大河之北,太行山下灵山近畿,古九州之首冀州的首善之都。

防御体系齐备,易守难攻。

可惜,安平军来得太快了,邺县抵御北方侵袭的漳水防线被轻易突破,协防的平阳和武威也来不及有什么动作,特别是位于河道西北方向的武威城,漳水防线落到了敌军手里,他们想援救都没办法。

大军在城西五里,漳水上游河畔扎营,刘襄看着禁闭城门的邺县,命人将劝降书信**城中。

信中承诺,废苛政,分田地,吃饱穿暖,也像城中士人保证,只要开城投降,绝不加害,任其自去。

他没指望劝降信会有多好的效果,邺县城中的士人太多了,跟黄巾军天然对立,只是走走流程罢了。

真正的目标是武威和平阳,这两座小城不拿下,就难以围困邺县。现在已是十月,冬季已经到来,去年冬天冷成什么鸟样,他可没忘记,所以要尽快围住邺县,然后挖地洞躲避严寒。

刘襄犹豫过是否要明年春天再出兵,可邺县不好打呀,春天出兵也只能围城强攻,可能得围个一年半载的才能打下来,那得拼掉多少人命?

所以,他决定冬天围城,利用严寒冻死大批的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