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白灾(3 / 4)

近十万百姓,只有四百多人遭灾,这个比例真的不大。看样子土坯房还是可以信任的,幸亏前年就开始推广,幽州县城里面的百姓大多数都建了土坯房。

万幸啊,要是还住着茅屋、草庐,遇到这么大的雪灾,不知会是怎样的凄惨景象。

怕是得一车一车的往外拉尸体。

现在就等贼曹回报城外各个乡亭的情况了,乡中的百姓大多住的是地窨子,他们没有城墙挡风,所以偏向更保暖的那种半地下建筑。

这东西应该比土坯房还要更适应大雪吧?毕竟是北方专门御寒的房子,表现不应该更差才对。

乡中偏远,白毛风一起,视物不清,赶路艰难,直到中午才陆续有临近县城的乡中游檄回报,地窨子不负所望,没有坍塌发生,只是有些门窗被堵,挖开就好,屋中没有人员伤亡。

可茅屋基本不存,尽数被压塌吹倒,也有些土坯房的房顶被压塌,幸喜大多数人都在地窨子里面居住,各乡受灾的百姓不多,临近住户就能接纳。

人多了,总有些另类,有些人觉得地窨子像坟堆,死活也不住。那些学着城里盖土坯房的还好,有些连土坯房都不盖,就住在祖上传下来的茅屋里面。

对这些人,刘襄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人家该种地种地,该缴税缴税,也知道好日子不容易,知道感恩,没有丝毫反对他的意思,因为居住习惯就整治,那就过分了。

反正挨冻的不是自己,他们愿意缩在草窝里就随他们的便呗。

谁也没想到,幽州会起白灾啊,那是漠北草原才有的天灾。

涿县周边的回报越来越多,刘襄的心里越来越松快,由一县可知幽州,自己之前没有白白折腾,效果不就出来了吗?

真好!

这样的损失程度,幽州百姓扛得住,不会有太大的苦难,各县都能稳得住。

只要汉人能稳得住,幽州就不会有大问题。

现在该想想别的问题了。

遭灾的可不是自己,临近辽东的鲜卑、扶余、高句丽,估计他们也会遭遇白灾。他们死掉多少人,刘襄不在意,可灾后会不会来抢劫?胡人遭灾就会来抢汉人,这是他们的传统,也是他们的活路。

必须得提高警惕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归顺自己的乌桓、休屠、鲜卑部落,白灾对畜牧业的打击非常大,他们的日子都不能用不好过来形容,白灾之后,他们很可能会饿死。

为了避免他们作乱,也为了拉拢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