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一场闹剧(3 / 3)

买或考得个“甲”等的补郎或者“乙”等的补吏。

之后再买一个本地太守的举荐名额,汉朝选才是察举制,按郡国人口每年有一个到两个举荐名额,人少的郡国两三年才有一个。

待你举为茂才或者孝廉,然后就是上洛,被召去国都洛阳,入五官中郎、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三署备选,这些人被称为三署郎。

这样你才算进了门,有资格花钱买官了。

刘襄回想着买官的流程,打马来到城门,狐奴是没有护城河的,城墙外面散落着一些百姓的民宅,大多空置了,估计不是躲到城里了就是被流民裹挟了。

他抬头看看城墙上不知所措的守军,高声说道:“置太守令于不顾,拒朝廷大军于门外,尔等欲反乎?”

城墙上一众人等吓了一跳,造反的罪名他们可不敢认,都说不是造反,都是误会,是县尉赵庸阻拦,不让大军入城。

不理城上众人辩解,刘襄接着说道:“主犯诛九族,从者皆斩,不愿从贼者,斩贼人首级来见,否则大军攻城,不分良莠,一律诛杀。”

刘襄才不跟他们纠缠呢,这种闹剧,你说你有理,他说他有理,懒得听他们啰嗦。

他不是来听人讲道理的,快刀斩乱麻,先拿下城门再说。

城上的赵庸惊了,怎么随便来个人说了句话就把他定罪了?他没想造反啊,他也不敢造反啊。

周围的人看他眼神都不对了,就要上前砍他脑袋了,他赶紧解释道:“某没造反啊,那是污蔑,你们不要听旁人污蔑。”

又将上半身探出城垛,对刘襄大喊:“汝是何人?为何谤某?某没有造反。”

刘襄不理城上乱像,挥手带着骁骑营撤出弓弩射程。

城上众人见甲骑开始撤退,终于慌了,这是准备要开战吗?可他们从来没想过造反啊,哪有这么冤枉人的?

张诏也慌了,刚才看见刘襄还想着跟他叙叙旧,问问城外情况,可刘襄没理他,说了两句话,就把他们指成反贼了?

众人又是恐惧又是气愤,都看向了县尉,都是这人,都是他拒绝援军入城,事情才变成如此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