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西征(1 / 4)

晚清第一枭雄 左茂行 1402 字 2022-10-30

1853年下半年,太平军尚不重视西征战场,总体战略以北伐和保卫天京为主。

尽管杨秀清组织部队东征、西征,但在本质上,东征、西征战场都是配角,服从服务于北伐、保卫天京两大战略。

东征镇扬,一则可以屏卫天京,二可以支持北伐军北上山东。若进一步,则能进占苏、浙。

清廷视苏浙为命脉,把最精锐的江南大营部署在芜湖至常州一线,堵住了太平军东进苏、浙的道路,在江南一带四处搜杀太平军间谍,防范甚是严密。

尤其是向荣的江南大营,一路从广西追至天京,虽屡败而不溃,虽频乱而不散。如今,向荣又在天京城南孝陵卫扎下老营,令太平军上下胆寒。

杨秀清本来打算进军苏、浙,但见清军把精锐兵力横亘在江南,便放弃了东征苏、浙的打算。

太平军东征成果不大,只取得了镇江、扬州两座孤城,把天京防御前沿前推至镇江、扬州,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东征受阻,杨秀清便把目光转移至西征战场上。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地处长江下游。欲守天京,必须占据上游,必要须高度重视西征战场。

元末时,朱元璋占据金陵,西有陈友谅,东有张士诚、方国珍。当时,敌人西强东弱。不少人主张先弱后强,先打张士诚、方国珍,再回兵打陈友谅。朱元璋力排众议,先打陈友谅,也是为了力争上游,确保金陵安全。

杨秀清虽然精明强干,但不识字,也不读书,在战略眼光上存在严重短板。

他并未认识到西征的重要性,虽然早在5月便派胡以晄、赖汉英抽兵西征,但西征兵力单薄,并不打算长期经营上游。

太平军西征,实乃形势所迫,不得不为之。一开始,西征只是为了筹措粮食、缓解天京军事压力。

粮食紧缺问题,一直困扰着杨秀清。

太平军进占天京,实施男女别营、圣库制度。这是一种“按需分配”的“伪**主义”制度。天京是座大城,天京市民逃散过后,城内仍有三十万人口。

这么多人口,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粮食。而太平军在城内禁绝商业,毫无生产,纯粹是坐吃山空。

为了节省粮食,太平军竟然驱赶老弱出城,声称是让他们出城割麦取食。待这几万名老弱一出城,太平军就紧闭城门,以便节省口粮。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皆是华夏有名的粮产地。太平军西征,第一目的便是收集粮食,供给天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