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返回镇江(3 / 4)

晚清第一枭雄 左茂行 1513 字 2022-10-30

现在,水军有史潘西老弟主持。陆军这边,我亲自抓。咱们一到九江,先办一批学校,会务、陆军、水师、实务各一个。

“此事至关重要,必须投入十二分的精力,广泛搜罗人才。我走之前,拜托冯桂芳老弟搜罗人才,筹备学校。不知老弟准备得怎么样了。”

冯桂芳胸有成竹,侃侃而谈地说道:

“我按照大帅所托,四面网罗人才,办学校的事总算有了些眉目。会务学校,实则是咱们复兴会的干部培养学校,地位最为重要。我本想建议让雲娘主持会务学校,但她身体欠佳。”

吴捷插话道:“这个党务学校,先挂我的名字,让李珊元主持实际工作。”

李珊元也是吴捷手下大将,治军很严,手段颇为狠辣,有几分像酷吏。吴捷认为,整治会务,首先要强化自己的领导地位,排除复兴会里的杂音。

李珊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对复兴会中心耿耿,是个合适的人选。

尽管徐琛提出了异议,吴捷还是决定起用李珊元。

冯桂芳接着说:“水师学校这边,我建议以史帅为校长。陆军学校这边,我建议以会长为校长。”

吴捷想了想,说道:“水师学校这边,自然当以史潘西老弟为校长。水师不同于陆师,水战、炮战、航行、修船、保养船只,都需要复杂的专业知识,只能史帅能够胜任。

“陆军地位最为重要,卢波克虽然精通炮术,却并不熟悉华夏文化,洋兄弟的战略战术也不一定适合华夏国情。这样,这陆军学校,还是由我做校长,你冯桂芳具体主持,卢波克任炮术教官。”

冯桂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也不谦让,继续说:

“实务学校方面,我建议由邹帅担任校长,预设军工、工业、农业、科技、冶炼、翻译、法律、医学、造船、金融、新闻等学科。这次小刀会在上海闹事,上海人心惶惶,咱们也趁机招揽了不少人才,足以支撑这些学科。”

吴捷大喜,随口问道:“军工方面,准备让谁来主持?”

冯桂芳说:“此人与大帅是同乡,名叫徐寿,今年三十五岁。他虽是华人,但学富五车,熟悉洋务……”

吴捷是无锡人,自小就熟悉徐寿的大名。徐寿是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1868年,他试制成功华夏第一艘机器动力轮船——“黄鹄”号。

他醉心洋务,不应科举,对太平军没有偏见,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ωω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