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泊船下关(3 / 4)

晚清第一枭雄 左茂行 1746 字 2022-10-30

但东殿兵马都去了北伐、西征战场。

“天京内外多是北殿、翼殿兵马,他们打仗不积极。杨秀清无奈之下,只好把天京城防大权交给韦昌辉。后二军在这里表现尚可,得到韦昌辉、杨秀清的肯定。”

杨秀清十分猜忌韦昌辉、石达开,不敢放他们出城作战。以两王的实力、威望,不难在战场上立功、扩充实力。

赖汉英久攻南昌不下,杨秀清一时心急,派韦昌辉出城主持西征。韦昌辉刚走到芜湖,杨秀清后悔不迭,安排亲信上书挽留韦昌辉。杨秀清趁机召回韦昌辉,把他置于自己眼皮底下。

韦昌辉得以长期主持天京城防,对城内外守军配置、地形、道路交通等情况一清二楚,为日后“天京内讧”埋下伏笔。

“天京内讧”的事,吴捷还未向任何人透露。聪明如冯桂芳者,已经猜到洪杨将要火并。不久之后,湘军情报机关也准确确定诸王之间会有火并。

康可铨十分聪明,迟早会看出火并的端倪。现在,吴捷还不想向他透露过多东西。吴捷问他:“周庭森那边怎么样?听你话吗?”

周庭森是后二军军帅,位在康可铨之下。因他是杨秀清的小舅子,吴捷等人并不信任他。

康可铨说:“周庭森有勇无谋。他虽是军帅,却对部队管理、训练一概不知,全都推给我**,自己只知道逞勇打仗。杨秀清勉励他做用心杀妖,准备封他‘国宗’,他目前办事十分卖力,尚无贰心。”

定都天京后,洪杨共封了四十多个国宗。国宗的条件非常严格,除了得是首义诸王的近亲属,还得有一定的才能、功劳。

国宗若不带兵打仗,则无实权,要留在天京,是为“闲散国宗”。若带兵打仗,则掌兵权,加“提督军务”衔,是为“国宗提督军务”。

当时,罗大纲、吴捷、胡以晄等异姓大将屡屡建功。洪杨为了集权,便有意培养国宗,让这些同姓的“王亲国戚”建立战功。毕竟,他们要坐稳江山,还是用自己人可靠。

周庭森是杨秀清的妾弟,又没有能力,基本不可能受封国宗,更不可能做“国宗提督军务”。ωωw.

他不明就里,还心心念念要守湖口呢?当然要卖力打仗了。

吴捷挑了挑油灯芯,使船舱内的亮度提升不少。他问康可铨:“周庭森这个草包,心地倒也不坏。你觉得,他是想留在天京,还是想去镇守湖口?”

康可铨挑了下眉毛,坚定地说:“他想去湖口,多次问我什么时候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