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投机分子两面派(3 / 4)

中国人,哪怕再饿,营养再不好,再没有收入,只要一天有一顿吃的,有个盼头,都不会起来造反。

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土壤在乾隆年间是不存在的,到了嘉庆朝才开始酝酿。

白莲之后有太平,太平之后有捻军,捻军之后有革命。

既然是“卡”,那贾六就不可能真的放任兴汉军壮大到可以独立自主。

现在兴汉军为何在武昌迟迟没有东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武器弹药不足以支撑东进这一大规模战事消耗所需。

一方面控制兴汉军将战争扩大,一方面又想贾氏代清。

贾六面临的问题就有些多元化。

思想领域这一块问题尤其关键。

几十年的殖民统治就可以让一群接受现代化思想的人敌视母国,更何况这是一个母国被满洲殖民上百年的时代。

南方地区,如福建、广东可能还好些,毕竟这些地方由于地处沿海与外界接触多一些,有反清复明的思想基础。

于北方,这个基础可以说是十分薄弱的。

如果民间反清思想无法活跃,那贾氏代清必定十分困难。

针对这个问题,贾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两个。

一是在直隶推行新政,先让直隶百姓开开眼,有可能的话请洋人来给八旗老爷们上上课。

二是助推吏治**。

**到汉族读书人看不下去,跟清廷废除科举一样,或主动投身推翻大清的革命浪朝中,或冷眼旁观。

新政,贾六初步估计需要至少五年才可能初步实现。

助推本就**的大清吏治滑向深渊,贾六觉得一两年怕就能搞定。

成事他不足,坏事他有余。

就跟当初他对祖应元他们讲的道理——咱们这帮假鞑子于战场上真刀**可能干不过真鞑子,但坑队友总会吧?

祖传的手艺!

两个月,先卖他几百个官。

一品卖不了,二品有限,三品四品总能批发吧,六品七品也不嫌低。

反正,贾六跟大姐夫王志安说的明白,只要有人请到他,甭管对方是什么人,要当什么官,只要对方出得起钱,统统给予安排。

栓柱回来后正好听到了少爷和大姑爷的讲话,可能大姑爷没明白少爷的用意,他却是知道的。

不禁有些忧心道:“这样一来,不是苦了百姓?”

是苦了百姓,那么多人花钱走少爷的路子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