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李儒:我们摸着夏国的石头过河!(3 / 3)

统,有无数人才主动前去投奔。

天下已然三分,却不是鼎足之势。

单以境内可以调动的人力和资源来说,刘焉最强,董卓次之,赵云最弱。

如果刘焉称帝,成为名正言顺的汉室皇帝,董卓就失去了一切法理性。

在这种情况下,董卓势力很有可能发生内乱。

内乱状态之下的董卓,将会成为三者之间最弱的。

无论是为了摆脱法理上的困境,还是出于野心,董卓都得登基称帝。

不过。

大汉近四百年江山,已经“汉室天下”的观念深入人心。

一旦董卓改朝换代,必将招来天下穷人和富人一致的反对。

对此,李儒提出的策略是:

其一,再拉一个挡箭牌。

等赵云称帝,董卓再称帝。

其二,收买穷人,打压世家豪族。

董卓一番纠结之后,采纳了这个策略。

然后,一系列有利于穷苦百姓的政令,就在各地推行下去了。

比如:

地方官不得无故征发徭役。

取消五十几种地方杂税。

杀人需要偿命,或者罚钱500万,伤人致残罚钱100万。

地租不得超过六成,否则没收土地。

……

随着各种政令陆续推行,世家豪族的容忍度已经快要达到极限。

一场大风波,正在暗处悄悄蕴酿。

由于情报机构的存在,董卓和李儒对内部形势十分清楚。

董卓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小心,李儒却始终坚定。筆趣庫

当然。

李儒作为董卓的首席谋臣,非常清楚董卓面临的压力。

他希望赵云赶紧称帝,最好是抢在刘焉之前称帝。

如此一来,董卓便可提前搞一场禅让,从小皇帝刘协那里接过皇帝大位。

这时候刘焉再称汉帝,就是在捡拾前朝裹尸布,反而显得不够大气。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对于夏国争夺关中和建设长安的举动,李儒没有进行任何破坏。

就算最后没有争下关中,他也不会介意。

因为他知道。

夏国一旦得到完整的关中,赵云就可能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