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两院御史(3 / 4)

书生风华 荔枝哈密瓜 1600 字 2022-12-13

情况。如果你觉得不好回答,那也不必勉强!”周羽补充道。

“也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就我所知,王相和礼部尚书都跟皇叔交好,但都是些正常的来往,并没有什么越轨的地方。”陈若兰还是把她了解的情况都说了出来。

“多谢!”周羽拜别陈若兰,独自往回走去。

陈若兰没有继续跟随他,她的脑中还萦绕着周羽刚刚提出的问题。

虽然她口口声声说廉亲王和王相及礼部尚书是正常的来往,但她吐出这句话时,心里也没什么底气。

原因也很简单,近些年来,右相王成的势力越来越大,礼部尚书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也正因此,连科举之门都已经落入了王成的掌控之中。身为公主,陈若兰虽然知道了这些情况,但她终究是一介女流,无法直接干预朝政。更何况这些事他的父皇也不可能不明白,但仍然没有办法出手阻止,这就说明文皇是真的遇到了一些难题,也是陈若兰无法解决的难题。……

“陛下,依老奴所见,虽然周羽一番宏论极其精彩,但终究是纸上谈兵,许他个虚职锻炼锻炼也就罢了,为何您一上来就以两院御史相委,万一他只是空有其表,那岂不是所托非人了?”林淳有些困惑地问道。

“你有所不知,数十年前,文乾两国也是连年对峙,南境之地久战不息,百姓苦不堪言。为此,先皇曾召集众大臣商议对策,两位丞相和六部尚书争论一月有余,最终得出结论,若是想让文国拥有长久的太平,唯一的办法就是灭掉乾国和魏国。届时,西边的凉国不论是否来降,出于对吐蕃的防范,文凉之间也不会兵戈相向。今日周羽的论述与先皇和众大臣的决议不谋而合!不仅如此,他甚至劝朕要将凉国和吐蕃一同打下,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文皇笑着说道。

“陛下,即便如此,也只能证明周羽眼光独到,并不能说明他真的能够担任御史一职啊!”林淳还是有些担忧,皇帝今天的做法是他以前从未见过的,作为天子的贴身侍卫,他有必要的承担一定的提醒义务。

听了林淳的话,文皇突然闭上双眼,放松身体靠在龙椅的椅背上,有些惬意地说道:“先皇驾崩以前,曾经传给我一道密诏。据说是一位高人为先皇算的一卦,卦中所言,我大文百年以内,将有两次内忧外患之危。第一次是外患重而内患轻,先皇之圣明加之众大臣竭力辅佐,足以克服时艰,使我文国再呈一片中兴之象。但第二次是内忧甚于外患,则需一古今罕见的奇人相助。依朕看来,如今已是到了这般地步,惟愿这周羽就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