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联手,双赢(1 / 3)

周鸿祎态度的转变,是张信最希望看到的。

他成功的在姜万孟抵京之前,替对方铺平了道路。

可以预计,老姜未来的京城之行,事半功倍的可能性非常大。

接下来的几天,张信绝口不提关于红薯手机的事。

他心里清楚,周鸿祎需要时间来消化那天接收到的超越这个时代的信息。

张信这么做,也是在赌。

赌周鸿祎具有接受新理念的眼光和勇气。

他等不起。

北美的高腾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芯片研究的脚步。

还有即将横空出世的水果,南高丽的三兴电子。

再加上东瀛那边,几大财团也在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国内现在肯用心专门研究手机的,除了红薯电子之外,只有华威一家。

就连科学院,在宁广南教授出走之后,都转变了思路,从研发为主的技工贸,转成了甘心做一个替人打工的贸工技。

张信不可能重蹈覆辙。

他比谁都清楚,提出这个思路的柳总,在后世被人骂得有多惨。

短期来看,将研发所需要的大笔资金,投入到整机组装中去,确实是省心又省力,还能大大的赚一笔。

可是从长远来看,贸工技的思路,无异于将自己的要害,主动送到别人的掌心里。

缺乏了自主创造能力的企业,势必被别人掐住脖子。

张信清楚这条路行不通,所以从一开始,就花大力气,从科学院挖来了洛宁。

再加上机缘巧合下,主动来投靠的维尔斯特和宁广南教授,才将红薯电子的自主研发中心框架搭建起来。

就这样,三位顶尖人才的通力合作之下,红薯电子也是经历了三年多时间,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第一代手机的研究才算有了眉目。

这还要得益于张信在兰顿铜期货大战中,以无心算有心,捡了个最大的便宜,从助友集团手里,坑到了最有价值的东瀛电气。

如果不是这样,红薯手机的问世,最起码还要晚半年左右的时间。

张信都不记得,这三年多时间,未来集团在手机业务上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才有了今天的成果。

可以说,没有后世的记忆,让他坚信自己的路没有走错,张信都不一定坚持到现在。

如今马上就要见到成功的曙光,由不得出半点差错。

跟联合通信公司的合作,前期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