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欲成此事,必是雷霆之法(1 / 3)

说王安石开了宋朝激烈党争之先河。

不是说王安石之前的宋朝就没有党争,而是说以前的党争都比较“和谐”,不是那么激烈,大家表面上都是一种比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节奏,党争之下也互相留点脸面与后路。

但是王安石变法之时,上台党争,手段狠辣至极,但凡对变法有一点不同意的人,全部从朝堂赶走,但凡对变法有一点其他讨论意见的人,立马予以沉重打击。

比如苏轼,不过是写了一首诗,诗里也没啥,仅仅就是抱怨一句而已,而且还是模棱两可的抱怨。王安石立马派御史台的差吏赶到江南,把苏轼这般人物绑到了京城大狱关押(真正的绑),满京城的人求情都没用!

变法之时,如苏轼这般境遇的人,多了去了,满朝文臣,但凡有一个不字,下场皆惨,羞辱无数,然后十万八千里的赶走。

王安石之前,宋朝党争,**斗争,从未有过如此狠辣激烈。

这就是王安石的狠辣,这也是为何王安石变法出问题的时候,反对派的反扑如此凶狠的原因之一,因为一个个都从政见不合变成了真正的仇怨深重。

这也直接间接导致后来元佑党争,也异常的狠辣,一句话一件事一点瓜葛,都要拿人开刀。

这件事上,王安石有对也有错,他的出发点自然是为了变法能顺利实施,他的错误,就在于排挤打压太甚,没有一点团结思想,许多人并非对变法有太大的意见,只是对某些内容有点意见,如苏轼,下场也极惨,这些其实本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狄咏此时反倒看重的就是王安石的这点狠辣,这事就得王安石这种狠辣之人去做,对文人都能如此狠辣,何况那些商人与走私之辈?

王安石知道了狄咏之意,想得一想,点着头,却道:“子道之语,深得我心,此事欲成,必是雷霆之法!”

狄咏此时才真正放心下来,点着头。

王安石又问:“明日面见天子,倒也不知如何应对?”

“此事不必担忧,陛下问何事,你便答何事。”狄咏对王安石有信心,因为王安石可不是草包,那是真有大能力的人。

王安石又问:“子道之意,是让我按照自己的见解,任意而答?”

王安石以为狄咏还会有一番吩咐用来应付皇帝,没想到狄咏对他这么信任与看重。

“那自然是凭介甫兄你的见解任意而答,如此才能显出你的才华能力!”狄咏看出了王安石心中所想。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