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陛下,开疆拓土,就在此番(2 / 3)

下的财富就有一百多担的珍珠,担,古代用“石”来表示,两个大箩筐一挑,就是一石。

蒲家后来更是买下了几乎小半个泉州城。

但是泉州与广州的事情,京城里的朝廷却并不清楚其中情况,原因有三,一是泉州与广州属于偏远之地,离京城太远。二是在地官员,基本上肯定也有利益在其中。还有一点就是商业之事,本也不被大宋朝廷当回事。

狄咏却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所以得给这些人加税,策论里狄咏把这些情况简单陈述之后,就开始说进出口的税,进口要收极高的税,因为进口的东西消费者都是贵族有钱人,加税就是让贵族拿钱出来给国家。

出口也要收极高的税,因为这是卖方市场,出口的东西只有大宋有,别无分号,你不买也得买,瓷器丝绸,到得西方就是黄金价格,这种暴利,朝廷必须要分一杯羹,那就是极高的出口税。ωωw.

狄咏甚至在策论中写下了自己的预估,只要守住进出口的税,一年少说也要给朝廷赚出五百万贯以上的钱财,上不封顶,至少相当于如今朝廷一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份收入对于朝廷而言可太吓人了。

这才是狄咏这份策论真正的内容所在,足够亮瞎朝廷上下所有人的眼。

写完之后,狄咏心情大好,重新认真誊抄一遍之后,又开始抠墙皮了。

吃点东西,睡一觉,喝点水,拉一下……

进入考场,到出得考场,已然不是同一天,一门一门考下来,一天一天的过去。

憋屈,极为憋屈……

终于到得考完,狄咏从逼仄的考场里出来,脚步也有点虚浮之感,更有甚者,甚至只能让人扶着出来。

门口的车驾早已等候多时,也没人约什么酒宴了,所有人只想赶紧回去好好睡大觉。

连狄咏这般虎背熊腰之人,一回家就躺在床上不想起,谁也别来打扰。

皇城司的士卒,开封府的衙差,礼部的衙差官吏,翰林院的官吏,要开始组织阅卷。

阅卷的第一件事,那就是糊名,也就是把所有考卷上的考生名字籍贯用纸遮起来,糊住。让人看不到考卷来自何人。

然后就是组织人手誊抄,把每一份试卷都重新抄写一遍,让阅卷之人认不出笔迹,也防止有考生在考卷上做什么记号。

这些做完之后,重新誊抄的考卷才会到得阅卷官手中。

阅卷官有来自礼部的,也有来自翰林院的,还有馆阁各种直学士之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