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一面之词,岂可全信(3 / 3)

……实在教人费解,缘何忽然就与大理国打起来了呢?两国战端,岂能说开就开?何人敢如此自作主张?置朝廷于何地?又置陛下与何地?”

皇帝赵祯此时却看向了欧阳修,这朝堂之事,他当了几十年皇帝,早已门清。

其实当宋朝皇帝,也是一个悲剧,一辈子都在跟士大夫们做隐形的争斗,谁让赵宋要与士大夫共天下呢?ωωw.

士大夫早已是庞然大物,势大无比,反倒皇帝成了孤家寡人,朝堂上下许多事情,在士大夫内部就直接定夺处理了,大宋这般局势,其实到得大明也有继承,大明东林党等势力一起,与皇帝作对就成了士大夫们攫取名声与**利益的最佳渠道。

赵祯的帝王之术,就在于不断的换宰相,换他几十个宰相,然后不断看着士大夫们为了权柄争夺不休。而明朝时候,一个宰相经常一当就是许多年……倒也不知谁对谁错谁高明。

欧阳修自然要说话,要帮自己的弟子说话,这是没办法的,他开口:“狄咏奏报已然说得极为清楚明白了,这大理之事,罪在大理高氏,无奈之举尔……”

高若讷立马反唇相讥:“一面之词,岂可全信?其中细节,必有猫腻,陛下明鉴!”

皇帝赵祯面色如常,他还是高兴的,至少邕州大贼已灭,就没有理由不高兴,而大理之事,狄咏已经大胜了,这就有了事情的主动权,都不急。

所以赵祯不说话,又去看欧阳修。

这回倒是欧阳修没来得及说话,参知政事梁适已然先开口:“高枢相,不急,此番大事,想那大理使节必然要入京来商谈,待得大理使节一到,不就兼听则明了吗?”

梁适开口了,高若讷反倒诧异了,这是什么局势?梁适与狄青……走到一起了?

厐籍也眉眼一睁,看向梁适,心中显然也有一番思虑。

皇帝左看右看,有趣有趣,却还是面色如常,一抬手:“那便不急,只等狄子道与大理使节都入京了再来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