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当真有大用(3 / 3)

:“对对对,如此布置,便可一心攻取燕京了!”

兄弟俩一言一语,两人区别就出来了。

苏轼,可牧内地州郡,不太适合治军之地,也就是说苏轼之才,可以在内地当一个主官,但不能在掌军的地方当主官,苏轼没有这能力。

当然,苏轼更合适的用处,还是治学治史之类,或者当御史,当内政的智囊幕僚,这些都合适,领兵不能指望。

苏辙,能当御史,能当智囊幕僚,也能治内政,还可以在边境治军之地。

有些事情,还是比较现实的,交朋友是交朋友,治国是治国,不能因私废公,不能把人放在不对的地方,人的才能不一样,合适的地方也就不一样。

念及此,狄咏看向刘几,想听刘几发表几句。

刘几自然是要说话的,他上前比划了一下舆图,点了一个地方,说道:“若是正面战场焦灼难下,太傅,是否可以有一支奇兵,出此山坳,袭击大定府,让辽人首尾难顾?”

狄咏心下一惊,出乎意料,当真出乎意料,刘几指的地方,此时不是什么有名的地方,但后世,这里,就叫张家口!战略要地!也是大明宣府附近!

所以,狄咏才惊讶,惊讶刘几这份敏锐!对于战场的敏锐!

刘几说完话,还有些忐忑不安,这是他第一次真正对战略上的问题发表正儿八经的意见,生怕自己是胡言乱语说错了什么。

狄咏立马得给刘几一个信心:“伯寿此言大善!此地可出,若真无奈之事,出此地,不仅可去辽人中京大定府,更可去辽人上京临潢府!可为奇袭之策!”

刘几闻言大喜,心下一松,嘿嘿一笑:“随意胡说,有用就好,有用就好!”

“有用,伯寿此策,当真有大用!”狄咏得让刘几保持这份敏锐的信心,这种信心很重要,若是将来刘几真的掌管边境一地,就得有这样的信心,否则必然就是在战场上瞻前顾后的性子,畏首畏尾。

对于战争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是大宋文官的整体心态。就是来自于不自信!

刘几再听狄咏之语,果然表情上出现了几分得意之色!

狄咏看着,也挺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