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太原城没有软骨头(2 / 3)

不谈他诗词文章早已是一时年轻魁首。

不论哪一条,苏轼在年轻士子中,都是一呼百应的人,这也是狄咏要把这件事交给苏轼的原因。

苏辙只点头:“怕是到时候,兄长与我,皆要上阵啊!”

苏轼大手一挥:“上就上,怕他作甚,跟着子道身边上阵,保管是有胜无败!”

苏轼对狄咏这方面的信任,当真是无以复加。

“兄长误会了,我倒也不是担忧自身安危,此番在西北,那也见多了,那些作乱的党项人,也不是好相与之辈,我只是想啊……小狄相公这般做,后果难料。”苏辙还真天生有**上的敏锐度。

“别管别管,做事做事!”苏轼那是但求行事,不问前程。M.

狄咏的忽悠大计,由苏家兄弟亲自执行,苏家兄弟现身说法,不外乎几个套路,报效家国之梦想,铁马金戈的浪漫,求个出身的焦虑,外加名额不多的饥饿营销。

还有狄咏三个弟弟的现场鼓动……

兄弟俩这边在忙。

狄咏那边慢慢就到了太原。

山西这地方,是真好,一路平原广袤,两边山脉相夹,中间一条河道贯穿。

狄咏也一路上不断考察汾河河道,还时不时指点:“此处难行大船,要拓宽……”

“此处泥沙淤积,要挖……”

“此处河道要改直……”

秘书黄常拿着笔不断记。

狄咏也暗自思索:说起来,汾河流域,泥土流失也严重,归其原因,还是几千年砍伐所致,这煤炭啊,已经刻不容缓了,不论是汾河还是黄河,来日到底是清是浊,这中原大地,生态环境到底怎么样,就看煤炭了。

汾河,会是运河,大同的煤炭,从太原北的汾河上游上船,一路南下出山西,直入黄河河道,从黄河入运河,南北通联,就可以辐射大半个大宋朝,乃至燕云之地,淮河与长江流域更不在话下……

若是从长江流域换船出海,两广福建,珠江流域,都可辐射。

这是什么节奏?

这可不仅仅是能源上的改变,这需要巨量的船只以及从业人员,河船,海船……海船是什么?

这就不必说了。

而且,一旦煤炭推广开来,就不仅仅是大同一地了,全国各地都会开始勘探挖掘煤炭,因为煤炭能卖钱!

越想这些,狄咏越是激动,越是对大同起了挥之不去的执念。

太原通判刘几,先几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