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失策失策(3 / 3)

钱与二十万石粮过去,若是大水真起,再另行增加。若是水灾不大,用不完的得还回来,教他们造册记好,以备御史台核查!另出公文往三司,教他们赶紧运送,不得有误。”狄咏处理了一件事。

下一件:“淮南两路上书,言疏浚运河之事……”

“运河堵了?”狄咏问道,语气有些急。

“倒也不是真堵了,而是泥沙淤积,航道越发狭小,言疏浚之事好几年了,若是朝廷无钱粮,拖一拖倒也无妨,当然,越早疏浚越好,也免得来日真堵住了再来疏浚,兴许要误大事……”章楶语速极快,也有见解其中,这是办公效率,也是一个好秘书的素质。

运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关南方与北方的交通,特别是大宗货物的运输,这个时代,大宗货物,几乎全靠运河。一旦运河堵住了,那朝廷立马岁入要减大半!

疏浚运河,那也是定期要做的事,但这件事,也不是不能拖,拖几年也正常。

只是狄咏开口:“可报了疏浚度支多少?”

“报了两策,一说大规模疏浚,花费甚巨,要七百万贯之多,二说小疏浚,只疏浚淤积严重之处,三百万贯即可。详细呈报,学生这里有……相公要不要看看?”这次是蔡确来答,两个秘书算是配合得当。

却见狄咏手一挥:“不看了……就好好疏浚一番,七百万贯,不能省,事关长久,也回函说明,一是到时候朝廷会派人巡视疏浚结果,二是具体钱粮花费要账册清楚,以备御史台派人去查,但有贪墨之事,严惩不贷!”

章楶微微皱眉,这种要钱的事情,其实大多数时候,下面都是有套路了,就是法乎其上取其中。就是给两个方案,一个花钱多的,一个花钱少的,下面想达到的目的其实就是那个花钱少的方案,也就是说,淮南那边其实是准备小疏浚,只要三百万贯。

但偏偏狄咏非要选个大规模疏浚的方案,要花七百万贯。

章楶有些不懂,他自然不认为狄咏是看不懂这种套路,却又不知道狄咏到底打的什么算盘,唯有问道:“相公,如今度支怕是不多,秋季未到,秋粮未收,这疏浚之事上,是不是能省则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