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为师欲起大战,与辽国开战(3 / 3)

数军将麾下,没有几个能用的,只能当民夫用。

辽宋边境,哪怕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这辈子都没有见过战争长什么样子。

当然,辽国边境军队,有极大一部分也是这个节奏,他们也没见过战争了。但辽人纸面上就是比宋人能打,而且辽人也有一部分人是经历战争的,不论是打西夏,还是在更东北的深山老林里打野人,也有一些经历。

而且辽国北院的人马,战争经历更丰富,虽然都是碾压战争,但时不时还是在草原到处平叛,辽国掌控草原这件事,靠的就是不断的平叛。换句话说,草原人在辽国的统治下,叛乱极多。

这些问题,赵仲针其实不懂,但狄咏多多少少心里有数。

但这战争,还是得打!

到哪里去找更多的人来打仗?

狄咏有计划!党项人!

米擒真野与嵬名谅祚!

他**!这些人,不用白不用!阵前驱策之犬马!党项人能替大唐打仗,就能替大宋打仗!

如何确保节制?

家眷!

党项人到河北山西来打仗,离乡千里,不听话?家乡里,哪一部哪一族不听话,从老到小,从男到女,都杀光!

哪怕战事不利,进退失据,踌躇不前!论起罪来,也杀人!

没办法的办法!

狄咏是早已想定这些,所以才来说服赵仲针,接着开口:“战事,必然是旷日持久的,不可能一战鼎定。但,只要有了火炮,我军必然进退自如,不论占得几个城池,进可强攻,退可稳守。辽人在城池之间,可奈我何?而且,火炮只会越铸越多,战线也会越来越稳!”M.

“学生是真想亲眼看看所谓火炮……但学生也想……这般仓促开战……学生的意思是……此时仓促,未做准备,若是准备得当,学生必然全力支持老师开战之举……”赵仲针不是不愿开战,担忧的只有一个问题,就是觉得没有做好准备,更没有做好长久鏖战的准备。

怕的是力有不逮,国力无法支撑,这才是重点。

(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