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不服来辩(3 / 4)

朝廷结余不够抵抗风险的时候,就会让下面有能力者自行想办法解决各种问题,那些有能力者就会大权在握,一面向上甩锅,一面向下收拢人心。

然后,然后……各色人等,把整个国家推倒重来。朝代更替,就是人口锐减,这也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办法,人口少了,就又开始强盛了!一两千万人口的中原王朝的几十万人马,又开始吃饱喝足大杀四方了。真的,几十万就足以大杀四方了,甚至十几万,打赢了,有地有粮,要啥朝廷就给啥。

皇帝惊骇一语:“你是说,大宋就是那一百亩地,以前这一百亩地养得是十个人,而今已经养了三十个人?你是说朝廷之困,非政之罪也,实人丁暴涨之罪也?”

狄咏点点头:“然也!”

“你是说朝廷面对变数的能力,面对灾祸的能力,早已不比从前?一旦有了大的天灾人祸,必会盛极而衰?”皇帝赵祯,当真不傻,但他惊骇得面色已变,满脸惨白!M.

从来,只听过江山社稷,万代绵延,丹宸永固,人人都会这个祝语,人人都这个念想。

狄咏今日,一番话语,说得满场聪明人噤若寒蝉。

连韩琦都目瞪口呆,无言以对,这个道理,其实不高深,甚至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一些基础,比如司马光说的那一句“天下出产本是定数”,本就代表了司马光明白了其中一二。

包拯更是期期艾艾几语:“这这这……这是何道理啊?这般道理,这般道理……骇人听闻,骇人听闻……”

狄咏看了看包拯,问了一语:“包中丞,难道我治史学经年,剥离出的这般道理,没有道理吗?”

狄咏给自己贴了一些金,说自己治史学经年……不能说没治吧,至少没有像那些大儒一般真的认真治过。狄咏之思,来自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史观的自我思考分析。

包拯真想推翻狄咏之语,因为没有人愿意身处危机,但包拯这般人,早已不是普通人,并非那种遇事逃避的性格,他知道,狄咏说得有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包拯没有说话。

而狄咏见包拯没说话,便是立马去看韩琦,就看韩琦说不说话,还有谁,能推翻他的道理,又谁能来再辩!

狄咏盯着韩琦,就是在问一句,来不来辩!

韩琦……不来辩,他也看着狄咏,面露惊骇,不仅惊骇于狄咏的言论,更惊骇于狄咏竟然能有这么一番言论。

韩琦反问了一语:“那……照你这般话语之意,那该如何是好?啊?依你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