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卧勒个大槽(1 / 3)

狄咏回家吃饭了!

但韩琦却没有急着回家吃饭,而是出宫之后故意走得慢了些,还故意把包拯也留了一步,两人在道上并肩而走。

包拯被留,自然也得陪着走。

韩琦留包拯慢走,自然是有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包拯面前戳穿狄咏那个小人面目,让包拯不要被狄咏给忽悠了……

其实说简单一点,就是让包拯知道,他与狄咏,并非一类人!如此足够。只要包拯认识到这一点,自然就会与狄咏疏远……

韩琦问着:“包中丞,你觉得今日这事,当如何是好?”

“下官倒是也不便发表什么意见,便是觉得韩相与小狄枢相之言,都有道理!”包拯这显然是有戒备之心,包拯不是傻。

也显然,包拯与韩琦,不是一路人。这里不带太多贬义,并非说两人有仇怨什么的,更不是说包拯会对韩琦这个宰相有什么意见。

韩琦似乎早已料到包拯会如此答,毫不意外,笑道:“包中丞,我只是也有些疑惑,也觉得小狄枢相之言有些道理,所以便想多听听旁人意见,也知中丞向来刚直,不是那阿谀之辈,所以想问问包中丞心中所想……”

包拯听得此言,微微想了想,答道:“韩相,以下官之见,战争,非所愿也。兴亡之下,皆百姓之苦,每每开战,边关死伤无数,钱粮也耗费无数,若是能不开战,那也愿不开战。”M.

包拯,标准的儒家君子,他所言,就是心中真正所想。

这世间,就是如此,有人保守,有人激进。

如果只有保守派,那社会必然无法发展,一切暮气沉沉。

若只有激进派,那社会随时都会陷入动荡不安,一切都在风险之中。

所以,一个社会,一定是急需要保守派,又需要激进派。

安稳之中前进,风险之中谨慎。保守与激进,只要不真正对立,那就是相辅相成。

这就是真正的所谓儒家中庸之道。

放到后世,左派也好,右派也罢。男权也好,女权也罢,对立起来,必是混乱与仇恨与撕裂。互相理解,互相合作,相辅相成了,那就是人间大道,也可以说是团结,团结与中庸之道是可以划等号的,就是中国社会的文化基因。

说这些,便是想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的这些人物,活生生的人,大宋这些活生生的人,并非保守派就一定是完全坏人,改革派就一定是完全好人,二元对立,永远不是看事情的角度。ωω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