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父子(3 / 4)

让敌人腹背受敌,如果慢慢悠悠,敌人从容应对,先打东边来的,再打南边来的,党项快马来去,总觉得有些问题……

“我儿一定要深知,我军少骑,乱则败,所以保持不乱,保持阵型紧密,才有不败。先不败,后再有胜。我军优势在于强弓硬弩,所以守势只要成行,不论是在城池还是在营寨,都可保稳妥。所以必须走慢,等敌人来攻。游骑斥候一定要都撒出去,所有马匹都撒出去,只要侦知敌军动向,另外一边就可快速推进。”

狄青这作战计划,兴许已经想了几十年了。

狄咏也不是愚钝之人,立马答道:“敌军东去,南边便快速推进,敌军南来,东边便快速推进,如此祥佑神勇之要地石州!”

“我儿聪慧,便是这个意思。但这也只是第一步罢了,真正胜负,依旧在一场大战,此战如何打,为父想过无数次,却也不得真正完全之策……”狄青思索着,他虽然知道这种办法可以确保不败,而且还能占得主动,但是真正要胜利,终究不是运筹帷幄的事情,还是一场惨烈厮杀。

“父亲,永兴军,到底能聚集多少可战之军?”狄咏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若是各军皆抽调,只留龟缩守城人马,再各州府抽调后备,京兆府也抽调一番,聚得七八万可战之兵应是可以,再来十几万厢军牢城与民夫为辎重后勤。这大概就是永兴军路所有的人马了。”狄青如数家珍一般。

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各军州与州府全部抽调,只留守城人马。这种抽调方式,以往的文官不敢,最怕顾此失彼,因为边境实在太长了,要防守的地方也太多了。

但是狄青知道,他的儿子敢。这里面的道理不高深,那就是党项也没有能力多路出击,党项本就是少数民族,境内人口加上汉人,也不过二百万,又遭辽国一番新败,哪里有能力多路出击?

所以,这也是一个机会,必须抓大放小,必须四处抽调。

所谓牢城,其实也是军队,就是那种刺配的犯人,类似水浒传的故事里,林冲刺配沧州,就是去当兵的,工作就是守草料场。

这个时代的犯人,经常刺配,就是把脸刺上字,发配到边境去服役,犯人就都成了军人。永兴军路,大大小小的牢城牢营许多,平时做苦力,修路修堡寨,战时也做苦力。

乃至厢军,就是大灾小难的时候招刺入伍的,这些人也都是辅兵,就是苦力,大战之时还要征召农夫。ωωw.

几万军队,十几万人做后勤,这是必须的。故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