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陛下,臣狄咏有奏奏奏奏奏(2 / 3)

血去保卫连朝廷都会随时不要的土地?

也是这些原因,所以宋,哪怕再被逼无奈,哪怕庆历二年,一边党项大战,一边辽人陈兵勒索要地,宋无论如何也不愿割让土地,最终还是花大钱了事。

给钱可以,给地是真不行。

死寂一般的朝堂,最难受的不是这些官员,而是台上的皇帝,文武百官,竟是没有一人有能力解决此般局面。

这就像一个老板,养了一大堆职业经理人,真遇到什么事情了,这些花重金养的人,一个个都束手无策。

还得皇帝开口来问:“梁相公有何看法?”

梁适,终于轮到他倒霉了,之前还有一个陈执中顶着,而今终于没人顶着了,轮也轮到他了。

“陛下,臣以为,地,万万不可割让。”梁适答着。

“那依照梁相公之意,便是开战?”皇帝又问。

梁适想了想,一脸为难:“陛下,这战事,也不能随意开启……”

皇帝一阵无语,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说个行的来?

“刘相公之意如何?”皇帝又问。

新晋宰相刘沆,闻言连忙答道:“臣之意,与梁相公不谋而合!”

皇帝微微摇头,满脸失望之色,眼神扫视当场,终于问到了狄青:“狄枢相之意呢?”

狄青纠结不已,却下意识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这事如果没有狄咏,狄青必然第一个请战。

奈何,这事,狄青心虚了,因为他知道,西夏使节之死,十有八九与狄咏有关系。

这种心虚,不是狄青畏战,而是狄青总觉得自己亏欠了朝廷与皇帝什么东西。

兴许是亏欠了忠心,亏欠了忠义,亏欠了良心。

“臣,以为,能不战就不战,非要战,当也不怕战,若是非要战,老臣愿往!”狄青心虚答着。

皇帝点着头:“诸位……可有不战之法?”

皇帝的视线不断来回……

却终究没有一人与皇帝对视。

这种情况下,谁人敢说有不战之法?党项连使节都不来了,意思就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如果还要商量,那就得派使节出使西夏,出使不外乎就是去求和……

此时若开口,谁开口,怕就是谁出使了……

求和本就是屈辱之事,更何况还求不来和平,差事十有八九又要办砸,回来免不得又要倒霉。

能给出的求和条件,无外乎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