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羽谷关(上)(3 / 4)

藏武 阿诗玛江 1373 字 11个月前

羽谷关,位于京邑、王郡、荒郡三界之地,东傍燕山山脉、西临人河、南接京邑、北据荒漠,于人河同燕山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带拔地而起,乃夏族北境两郡南下进入核心地带必经之地,亦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京邑防御北方强敌最后一道关隘。

羽谷关,关墙及所有建筑皆以条石垒砌而成,一主四瓮城,西翼太阴、少阴,东翼少阳、太阳,大小五座城关整体呈凹状扇形,彼此相连若振翅之鸾。关前护城河宽十二丈,河水虽引自人河却并不同人河相连,而是地底数十丈深有机括炼金水道。

主关,关墙高九丈、宽六丈,长度却有一千七百余丈,关门由主关门和两侧耳门组成,主关门高三丈、宽两丈,厚度达十六寸,两侧耳门高两丈、宽一丈、厚十寸,关门整体以炼金锻造。主关门,通过机括室机括控制,自地面向上升起,两侧耳门则是通过机括自西、东远离主关门一侧关墙内滑出。

主关中部向外凸出弧形瓮城,高八丈、宽三丈,弓弧中心点正对着关门,弧形瓮城东西两侧两座吊楼,楼内开有门洞,炼金板门的规制同主门相通,而连接吊楼和护城河对岸的吊桥,则是隐藏于护城河内,炼金板门、吊桥皆由机括控制。

主关,关墙内每三百丈便有一条梯道、一条战道,整个羽谷关北关墙内这样成对的通道,八条。关墙战道,只有三座角楼,而箭楼却是每百丈一个,箭楼三层,可容百余射手。

关墙女儿墙上凿有矩谍,战兵道南侧有近半丈凹陷,下凹深度达半丈,通过梯道连接战兵道,凹行槽内是无数斜下的耳洞,宽一丈、高一丈,深度三丈左右,既是藏兵洞也是防护所。

关墙南侧,每隔十丈,便是一个两丈见方向南的阔台,比女儿墙高出半丈,并未以石条垒砌而成,而是炼金混合铁木整体镶嵌在关墙上。

关内,相距关墙三丈是鳞次栉比的无数高台,长、宽皆为两丈的高台,四周亦修建有女儿墙,特殊之处在于,女儿墙的高度超出正常高度一倍,垛口的间距也缩减到十寸。

太阴、少阴、少阳、太阳四座瓮城,关墙高八丈、长八百丈、宽六丈,仅在南侧留有一门洞,关门高三丈、宽三丈、厚五寸,亦是整体用炼金锻造,关墙上布局同主关一般无二,瓮城内中央位置,是一座百丈见方的高台,东、西、南皆有两倍于正常高度的女儿墙,唯有北侧没有女儿墙,是一个九寸宽的凹槽。

羽谷关防御重点为北方强敌,因此南关并无瓮城,亦无其他防御性建筑,只是供以进出的通道多些,六个高五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