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孝顺的天子(2 / 4)

鉴降暑了。

所谓冰鉴,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冰箱,是人们在夏天对食物降温的容器。

最早制作的冰鉴是青铜制作成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明朝时期已经出现了用木头制作的冰鉴。

冰鉴中的冰是在冬天时储存的。大部分是在结冰的河流中开凿出来的冰块,然后将冰块切成四四方方的长方体,一块一块堆叠着送进冰窖中储藏起来,一直放到夏天。M.

直到夏天有需要了才会打开冰窖,取出冬天时就存放好的冰块来使用。

但古代在夏天还能制造冰块,这就是夏造冰。但在没有冰箱这些设备的古代,人们也有了制作冰块的方法,甚至用的还是热水。

最早是在《庄子》中有记载:“夏造冰”,而在西汉的《淮南子》中关于如何去制作“夏造冰”就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了。

《淮南子》中记载的制造办法非常简易。

只需要准备一个体积巨大的坛子,将烧得沸腾的开水倒进这个坛子里,紧紧的密封。

再用密封性好的棉布条将这个坛子层层的密封起来,最后放入水井中,只需要三天就可以制造出冰块。

《淮南子》记载的制造办法看似记述得很完整,其中的过程都描述出来了,但关于“夏造冰”的各种环境条件都没有详细列举。

高中的物理老师曾经讲过这个事例。

为了揭秘“夏造冰”的制造过程,探寻古人的聪明才智,尽管在实验的过程中屡次失败,但是科学家们还是没有放弃。在之后的实验中,从坛子的内部条件作为切入点,再次推演制作的过程。

当坛子中装满了水,放置在火上开始加热之后,随着坛内气温的不断升高,大量的水变成为了水蒸气。停止加热后,坛子的内部环境是由水和水蒸气两部分共同组成的。

这时,再使用层层的布条将坛子密封起来,坛子内部就会与外界的气压隔绝开来。

这时,将这个坛子放进深井里降温,外部环境的低温与坛子内部还没有完全消散的高温产生极强烈的反差,导致坛子内部的水蒸气会快速降温,从而导致水蒸气凝结,而这个过程消耗了坛子内部环境的热量,使大量的热量散失。当水蒸气完全变成水时,坛子内部是一个无限接近于真空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坛子内外部的气压会出现气压差。取出坛子时,气压会发生骤减,坛子内的水就会产生温度下降的现象。

在本身就接近零度的气温条件下,温度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