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四道奏疏(3 / 4)

在旦夕,而朱常淓决定弃城出逃,先逃到了无锡、南京、杭州。

弘光元年,弘光帝朱由崧被俘的消息传到杭州,于是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等商量请当时在杭州的朱常淓监国,六月初八,称监国于杭州,次日,黄道周建议朱常淓在十日内即位称帝,但朱常淓却根据马士英的意见,派陈洪范作为监国潞王的代表与女真和谈。

弘光元年六月十一日,女真逼近杭州,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等均各自逃命,而陈洪范回到杭州之后与张秉贞等人劝朱常淓勿战,郊迎女真,开城投降。M.

弘光元年六月十三日,朱常淓选择开城投降,当年九月与朱由崧及弘光朝廷的一些被俘官员一起被送至北京。翌年四月初九日与朱由崧、秦王、晋王、衡王、德王、荆王等九王俱在北京被杀,罪名为谋不轨。后隆武帝追谥曰闵王。

这个谥号即是在国逢难、在国遭忧、使民悲伤、祸乱方作之意。

所以对于这个名字,朱翊镠看了就直摇头。

那个名字不太行,投降的软骨头的名字,朱翊镠是嗤之以鼻的。

至于常洛,就是历史上即位不足一个月就暴毙的泰昌皇帝明光宗。

自己儿子用这个名字,不太吉利。

至于常洵,这是明神宗第三子,福王的名字,而朱常洵也是被杀的下场,也不吉利。

思虑了一会儿,朱翊镠驳回了翰林院和礼部的意思,并亲自落笔:朱常湃。

朱翊镠看完之后,提笔写了如拟二字就没有再理会其他的奏疏。

张四维是有心机的,为两宫太后再上徽号,明摆着就想要讨好宫中。

而潘晟的奏疏就是乞休。

关于张四维和潘晟两人的恩怨,朱翊镠在史书上早有了解。

内阁不合,确实是自己想要看到的。

但是若是再开阁臣互相倾轧之端,那朝堂上又会陷入无尽的内耗了。ωωw.

但直接驳了张四维的面子,又会给以前张党的大臣们一个错误的信号,就是天子支持与张四维争斗。

若是让潘晟直接还乡,那些言官们接受到错误的信号,再一个个的反攻倒算清算张居正,那朝堂也会是难以控制了。

想来想去,朱翊镠觉得拖最好了。

张四维就任首辅没有多久,就回乡丁忧了。

只要自己能再拖上两个月,等张四维回乡,申时行理政,那内阁的争端自然是不会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