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域外封王(3 / 4)

继续沿用‘大统’这个年号,今年也就是大统二年。“即日起,朕的帝国就是华夏帝国,帝国的子民,不再因为地域、语言和习俗区分开来。从今往后,天下只有两种人,华夏民族和外夷!”孙暠郑重宣布。

民族的概念,又锦衣卫经过三个月的酝酿,百姓大多已经知道。

当然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民族什么的,完全没有概念。

反正朝廷说什么是什么,只要不禁止,地域歧视根本不可能消失。

甚至不少臣子,都觉得是孙暠一时兴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忘记了。

最好也最不好学王莽,隔三差五就改改,尤其是地名这玩意,一旦修改这牵扯到的卷宗就非常多,而且容易出现混乱,计量单位更不必说。某种程度来说,王莽属于是自己玩死了自己。M.

问题如果孙暠也学王莽这样乱改,那么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到时候世家豪族说不定又有翻身的机会。

尤其大汉灭亡不久,‘民心思汉’啊!

年初饮宴,这已经是华夏帝国的惯例活动。

孙策,岑溪和鲁肃也有回来述职,不过今年情况有所不同。

毕竟华夏帝国一统天下,这次饮宴也有论功行赏的意思。

“去年事务繁多,且朕也打算趁着年初饮宴,大家齐聚之时再进行封赏……”酒足饭饱,孙暠也开始进入正题。

群臣当即翘首以待,毕竟不少人都认为自己有功,就是不知道有什么封赏。

“为帝国立功的,朕不会忘记。只是人数比较多,就从下往上,一点点的来,这样比较惊喜。”孙暠笑道。

少不得看了眼岑溪,对于这位兄弟的封赏,是最厚重,也是最‘惊喜的’,自然要留着最后再宣布。

至于功劳最少的那些功臣,他们的名单和封赏自然不需要孙暠来念,由侍中负责。

孙暠的侍中,便是从地方调回来的顾雍,这些年他成熟许多,也谦虚了许多。

随着一个个名字念出来,从都亭侯到亭侯,封赏在一点点的提升。

也有不少关内侯,不过考虑到前朝关内侯作废,新朝的关内侯还是挺值钱的。

孙策和鲁肃都有封侯,未见封王。不过大家觉得,至少孙策是迟早要封王的。

“镇北将军岑溪……”孙暠看向岑溪,“非岑家相助,也没有朕的今天。且岑溪出仕以来,忠心耿耿,屡立奇功,特封为西域王!”

这一刻,孙暠甚至能听到,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