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颍川郭嘉(3 / 4)

,孙暠调整了税率。

粮食的税率低得离谱,反而是酒类的税率却很高。

商家为了增加利润,只能提升酒类的价格。

还不能抬太多,毕竟酿酒的人同样不少,价格太高了,客人会去价格低的那一家买。

于是扬州的酒水价格,虽然高,但没高到很离谱的程度,百姓还能接受。

“能懂得通过调整税率,来引导扬州的产业。若不是孙暠想出来的,那他麾下应该有高人!”郭嘉对孙暠越来越好奇。

走细阳侯的门路当了泾县令,三年的时间成为一方刺史,扬州六郡占据五郡。

哦,听说还分割了豫章郡,搞了个庐陵郡,那就是六郡之地了。

没想到的是,这样的存在,今天会亲自过来尚贤馆。

明明之前听说,孙暠已经很少来了。

想着不会遇到,自己才过来登记。

可如今遇到了,却又有去会会他的想法。

本来他的身份,不应该与孙暠有所接触才是。

问题在于,他本身也不是循规蹈矩之人。

孙暠这边,在简单和大家寒暄几句之后。

和以往不同,他主动询问,之前给出的题目和标准,可有人达标,或者有答案的?

这已经成为尚贤馆的固定活动,武将那边的标准几乎是固定。

文臣这边,每五天孙暠都会出一个题目,放在尚贤馆,然后提前一天,才告知明天要来这里的臣子答案。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对策的一种,引申出去,就是原始的科考。

提问也是千奇百怪,涉及各个领域,目的也是为了选拔专门的人才。

只是若一个月,经历六次提问都没有被录取的士人,会乖乖选择离开。

这个习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实则是吕炽在孙暠的示意下,故意安排的。

找几个‘士人’,叫嚣几句,其他文臣也要面子。

一个月不达标,那么留下来就太丢脸,不如回去好好读几年书再来。

时间久了,居然成了尚贤馆默认的规矩。

大概是士人这边也不傻,看出孙暠的意思,也积极配合。

想想也是,考了四次对策不中,不回去好好读书,哪还有脸留下来。

而对于郭嘉来说,来这里两天的时间,尚贤馆的所有内幕,对他来说都已经了如指掌。

有答案的就自荐,然后进入大厅,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