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傀儡政权(3 / 4)

直接当州吏也可以,只是之前到底没有出仕过,对政务了解不多。

骤然提拔为州吏,适应起来估计会很不容易。

不如先从县令,甚至县吏开始做起,了解具体事务,有了履历再提拔好些。

也多亏孙暠的地盘不大,官员的数量并不多。

只要有才华,能拿得出手实绩,那么孙暠不可能看不出。

有了实绩之后,升迁也就容易了。

小势力也有小势力的好处,若是大汉皇帝这样的,扬州这边山高皇帝远,要了解这边什么情况都不知道。

大概率需要刺史汇报,刺史大概也是太守汇报,具体到每个县有多少政绩,若太守或刺史不报,朝廷也不知道某个县令到底有多少实绩。

说难听点,若官员索贿,不给钱就不报。

那么对于不少官员来说,上升的通道就断了。

甚至有些觉得上官逼人太甚,索性挂印而去的。

若是名士也就罢了,若如同刘备这样的,那谁会去把他追回来?

挂印就挂印了,换个人当县尉就是了!

转眼大家的职位,孙暠就安排妥当。

李通带着两千部曲过来投奔,孙暠就把这两千人打散,然后混入新兵。

再安排于糜,陈横,樊能和张英等加入队伍。

至于陈到,祖郎麾下重步兵已经扩编到一千人,于是调陈到过去担任军侯。

话说回来,孙策又写信回来,说是招募到了新的人才。ωωw.

原本麾下就有周瑜、孙贲、吕范、陈武、谭雄和邓当,最近又招揽到名宋谦和凌操的。

更表示,邓当的小舅子吕蒙偷溜过来投效,被他安排到身边当亲卫。

孙暠回了封信,给这些武将安排了官职,同时告诉孙策,你不读书也就罢了,吕蒙年纪还小,让他多读点数,小孩子多读点书,以后才有出息。

多少也有些无语,孙策这货驻守庐江郡,怎么越来越多优秀的人才,团结在他的身边?

好在二张在请过来的路上,若某天突然得知,二张主动过去庐江投效孙策,那孙暠就郁闷了!

有时候就会想,孙吴还有什么人才,有条件的话也去招揽一番。

肯定还有流落在外的人才,比如说他记得还有个叫做徐盛的。

奈何徐盛不是扬州的,什么时候过来,并且招募到麾下,这得看运气。

几天后,刘繇上任扬州刺史,并且